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三伏天祛濕事半功倍
【byb.cn 】(來源:中國婦女報)編者按:睡不醒、身乏力、舌苔重、沒胃口、臉部出油多還爆痘……在潮濕悶熱的炎夏酷暑,這些不適可能都是濕氣惹的禍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“濕熱交蒸”的時節(jié),也正是體內濕邪形成最佳時機。中醫(yī)認為,濕邪容易損傷脾陽,濕氣是各種病癥的源頭,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脂肪肝、癌癥、中風、痛風等都和濕氣有關系。如不及時健脾祛濕,對健康十分不利。
中醫(yī)常說“十人九濕”,專家指出,濕氣無所不在又難于去除,男女老幼都應該有祛濕的意識。夏季陽氣生發(fā),人的新陳代謝快,尤其是三伏天,正是祛濕的好時節(jié)。而祛濕首要任務就是養(yǎng)成良好飲食習慣,飲食均衡適量、有規(guī)律,宜多食小米、薏苡仁、玉米、紅小豆、白蘿卜、紫菜、扁豆、海帶、木瓜、山藥、冬瓜、蓮子、芡實等健脾利濕的食物,少食甜食等肥甘厚膩、酸澀、寒涼之品。此外,適當的體育運動如太極拳、八段錦、散步、交際舞、廣場舞、慢跑、騎車、登山等,以及熱水泡腳、經絡按摩等,也都有助于氣血運行,化痰祛濕。同時還應保持居所空氣流通、清爽干燥,保證充足睡眠,及時舒緩不良情緒,防范濕邪侵擾。
雨雨雨、悶悶悶、濕濕濕,入伏以來,不僅南方暴雨洪水肆虐,而且北方也相繼進入雨季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時節(jié),“濕熱交蒸”在此時到達頂點,今年又趕上長達40天的超長伏天。如此高溫高濕的季節(jié)里,你是否總感覺睡不醒,睡醒后也常常犯困、胸悶、腿重,舌苔重,沒胃口,大便不成形還常常拉肚子,皮膚爆痘,又頻發(fā)濕疹,這可能都是濕氣惹的禍。
近日,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東方醫(yī)院亞健康科副主任醫(yī)師劉洋在接受中國婦女報·中國婦女網記者采訪時說:“我們常用‘十人九濕’來形容濕氣侵襲人體的普遍性,中醫(yī)認為,濕氣是各種病癥的源頭,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脂肪肝、癌癥、中風、痛風等都和濕氣有關系。濕氣不除,后患無窮?!敝袊嗅t(yī)科學院針灸醫(yī)院副主任醫(yī)師董峰也表示,濕氣無所不在,非常容易侵入、積聚在人體,導致全身多種疾病,又難于去除。男女老幼都應該有祛濕的意識。夏季陽氣生發(fā),人的新陳代謝快,尤其是三伏天,正是祛濕的好時節(jié)?!?
不良情緒和生活習慣易致濕邪,生活中注意六大“濕氣警報”
都說現代人普遍濕氣重,那什么是濕氣呢?劉洋介紹,濕是“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”六淫邪氣之一,中醫(yī)稱之為濕邪。濕邪引起的疾病往往起病隱匿,病程較長,可能反復發(fā)作或纏綿難愈,例如濕疹、關節(jié)炎、哮喘等。此外,濕邪往往和其他病邪聯(lián)合攻擊人體,既可和“風”結合在一起形成“風濕”,也可和“寒”結合在一起形成“寒濕”,又可和熱結合在一起形成“濕熱”,還可和“暑”結合在一起形成“暑濕”,甚至可能會出現如風、寒、濕或風、濕、熱等三邪合病的情況。
什么因素會導致濕邪偷襲我們呢?董峰總結了五點主要原因:
1.情志致濕
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等各種情緒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,令體內津液運化失常,導致濕病產生。如經常生氣會引發(fā)肝膽濕熱,經常憂慮容易出現肺和大腸濕熱。
2.飲食致濕
經常吃的辛辣、寒涼容易傷脾胃,尤其在夏季,天氣炎熱吃的辛辣、寒涼等容易出現代謝紊亂,濕氣更難排出。夏季里一邊喝冰鎮(zhèn)啤酒、一邊吃燒烤的人隨處可見,還有的人飲食不規(guī)律、暴飲暴食,他們的脾胃運化功能都遭到了破壞,水液在體內久蘊就會成濕。
3.藥物致濕
糖尿病、高血壓等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,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以肝膽濕熱、脾胃濕熱的形式出現,且藥物致濕較普遍。
4.環(huán)境致濕
梅雨時節(jié)、三伏天氣,室內加濕器使用過度等,都會引發(fā)體內濕氣。
5.不良習慣致濕
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熬夜,中醫(yī)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,如果到了休息時間還不睡覺,肝臟就得不到休息;熬夜用眼更加劇了肝臟負擔,引起肝膽代謝紊亂,誘發(fā)肝膽濕毒。經常熬夜的人感覺頭昏腦漲、眼干澀脹痛、脅肋疼痛、愛長吁短嘆等,這都是肝膽濕熱的表現。
劉洋比喻說,“濕氣重”就如同我們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,感覺身體很重,不舒爽。具體有六大類表現:
1.舌苔厚膩
舌頭可以敏感反映出身體狀況,如果舌體胖大,舌頭邊緣有鋸齒,叫“裙邊舌”;如果舌苔白厚,看起來滑而濕潤,說明體內有寒濕;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、發(fā)黃發(fā)膩,說明體內有濕熱。
2.身體沉重懶動
身體特別疲乏、懶得活動,睡不醒、睡醒后仍不解乏,渾身不清爽,有頭昏腦脹之感、易困倦,記憶力減退,小腿發(fā)酸、發(fā)沉等,這也說明你的體內有濕氣,就是中醫(yī)說的“濕性重濁粘膩”。
3.食欲不振
濕邪困擾脾臟,影響脾主運化的功能,表現出胸悶腹脹、食欲欠佳、起床后嘴里氣味重發(fā)黏等表現?!皾窬鄢商怠保站眠€會表現咽部有痰、咽部不清爽等表現。
4.面部容易出油
濕氣大的人臉上出油多,尤其是額頭處、口鼻周圍出油明顯,面部油亮、頭發(fā)也愛出油,眼袋下垂,黑眼圈嚴重,面色發(fā)黃、發(fā)暗。
5.大便粘膩不成形
如果大便外形軟爛、粘膩、不成形,總有排不凈的感覺,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,說明你的體內有濕氣。
6.體態(tài)虛胖
飲食和作息都和原來一樣,但體重卻明顯增加,也是濕氣重的表現。
濕毒由表及里分為五級,祛濕需辨體質因人而異
董峰將濕邪致病按照由表及里分為五級:
一級濕毒在表皮,可以用油、痘、疹、癢、瘡來概括;
二級濕毒在肌肉,表現為酸、重、困、乏、腫,肌肉酸痛、身體疲乏、身體浮腫、頭重如裹等;
三級濕毒在骨骼,表現為頸肩腰腿痛,頸椎、腰椎間盤突出,肩周炎等;
四級濕毒在臟腑,表現在心肝脾胃腎,肺部、肝膽、脾胃、膀胱的濕熱;
五級濕毒就是腫瘤。
董峰說,濕氣有粘滯特點,所謂“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”,如果不在一級、二級濕毒時加以干預,濕氣就會一直黏著人體,層層入侵,最終嚴重危害身體健康。
為什么夏季更適合祛濕呢?董峰解釋,雖然在一年四季我們都會受到濕邪困擾,但夏季炎熱,人體代謝快、出汗多,再加上夏季吹空調、吃的寒涼,受風寒機會比較多,因此應格外注意祛濕。另一方面,夏季新陳代謝快,體內濕毒會從內往外走,如果此時能“推”一把,借助汗液代謝加快,就能幫助濕氣排除。
劉洋指出,祛濕方法有很多種,如健身運動、艾灸、拔罐刮痧、食療、中藥等,但這都屬于外部療法,治療過后不能從根部祛濕,“濕重”是標,“脾氣虛”是本。我國著名國醫(yī)大師王琦教授提出人體分九種體質,即平和質、氣虛質、陽虛質、陰虛質、痰濕質、濕熱質、血瘀質、氣郁質、特稟質。其中比較健康的平和體質在人群中僅占32.75%,而與“濕”有關的體質包括痰濕質、濕熱質。不同體質的人所得濕邪也不盡相同,需要不同的應對方法。
1.痰濕體質
體型一般偏胖,腹部脂肪堆積明顯,活動時出汗多且容易疲勞。這種體質的人要注意飲食調節(jié),以清淡為主。藥膳方面建議:
陳皮粥。陳皮10克,大米50克,一起煮稀粥。也可加入其他有健脾利濕、化痰去濕的食物如白蘿卜、紫菜、海蜇、枇杷、扁豆、薏苡仁、紅小豆、蠶豆等,還可配合荷葉、冬瓜仁、茯苓等具有健脾利濕功效的藥膳來增強療效。
山藥冬瓜湯。山藥50克,冬瓜150克,一起放至鍋中慢火煲30分鐘,調味后即可飲用。山藥滋陰利濕,健脾補腎;冬瓜是果蔬里頭號祛濕專家,能利水、消腫、清熱,此湯可健脾益氣、清熱利濕祛暑。
赤豆鯽魚湯。將活鯽魚1尾(約800克),加赤小豆50克、陳皮10克、草果6克填入魚腹,上籠蒸熟即成。可健脾除濕化痰,用于痰濕體質癥見疲乏、食欲不振、腹脹腹瀉、胸悶眩暈者。
2.濕熱體質
常有面部油亮,口苦、口臭等癥狀,養(yǎng)生原則是清熱利濕,對于肝膽濕熱者要特別注意清肝利膽。在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,可多食薏米、紅豆、綠豆、芹菜、黃瓜、藕等甘寒、甘平的食物。藥膳方面建議:
綠豆藕。藕去皮,洗凈備用;綠豆50克,用清水浸泡后取出,裝入藕孔內,放入鍋內,加清水燉至熟透,調以食鹽進食。綠豆與蓮藕搭配可明目止渴,防暑祛濕。
董峰最后建議,三伏天養(yǎng)生首先要保證平衡心態(tài),保持開心快樂,避免情志致濕。第二,在飲食中要盡量少食辛辣和寒涼,避免濕熱在體內集聚。第三,因病服用藥物的患者要注意祛濕。第四,養(yǎng)成良好生活習慣,按時起居,注意眼睛休息,適當運動。此外,也可選用一些易于人體吸收的正規(guī)中醫(yī)祛濕膏方。(記者 項丹平)
- [事件]有些病會讓性欲變強12-22
- [事件]回鄉(xiāng)生活的人越來越多12-22
- [事件]長結節(jié)可能是身體有火12-22
- [事件]冬至:陰極陽生,固藏養(yǎng)正12-21
- [事件]適當挨點凍睡得香12-21
- [事件]咬硬物劃過一絲疼牙已在開裂...12-21
- [事件]75歲做改變仍能長壽12-20
- [事件]避開體檢的七個誤區(qū)12-20
- [事件]有些病會讓性欲變強12-22
- [事件]回鄉(xiāng)生活的人越來越多12-22
- [事件]長結節(jié)可能是身體有火12-22
- [事件]冬至:陰極陽生,固藏養(yǎng)正12-21
- [事件]適當挨點凍睡得香12-21
- [事件]咬硬物劃過一絲疼牙已在開裂...12-21
- [事件]75歲做改變仍能長壽12-20
- [事件]避開體檢的七個誤區(qū)12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