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(wǎng)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網(wǎng)評>> 事件>> 傅佩榮:千萬不要再誤會孔子歧視女性

傅佩榮:千萬不要再誤會孔子歧視女性

byb.cn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12-3-29 08:49
【分頁導航】

?

  【byb.cn?(摘自:人民網(wǎng))本期主講:傅佩榮,當代華人世界一流國學研究專家,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,現(xiàn)任臺灣大學哲學教授。 2009年6月,他在央視《百家講壇》主講《孟子的智慧》。

?

  小孩長大之后,心態(tài)上沒有改變,依然跟小時候一樣,靠本能、靠欲望、靠沖動生活,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,這就成了真正的小人了。

?

  孔子這輩子被攻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:“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(yǎng)也,近之則不遜,遠之則怨。 ”這句話千古以來被當成他歧視女性的證據(jù),使他成為近代女權(quán)運動者攻擊的目標。人說話有兩種可能,第一種是描述當時的社會現(xiàn)象,第二種是發(fā)表個人的特定主張。孔子說這句話,我認為屬于第一種,描述當時的社會現(xiàn)象。古代社會是“男有分,女有歸”,“男主外,女主內(nèi)”,女子沒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。一個人沒有受教育的機會,就很難開發(fā)潛能,進而無法在經(jīng)濟上獨立;經(jīng)濟上不獨立,人格上也很難挺立,心胸和視野都會受到很大限制,出現(xiàn)所謂“難養(yǎng)”,難以相處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。因此,孔子的話雖然尖銳,確是古代的實情。今日的女性與古代的女子在教育機會、經(jīng)濟能力、自主意識等方面已大不相同。假如孔子生在當今這個時代,想必也會把“女子”一詞刪去,專就“小人”來批評吧,因為小人倒是可以不分古今的。

?

  “小人”是與“君子”相對的人。我小時候念《論語》,念到君子、小人,就有點自卑,因為我們好像就是“小人”啊。后來我才了解,“小人”還有小孩的意思,小孩長大之后,心態(tài)上沒有改變,依然跟小時候一樣,靠本能、靠欲望、靠沖動生活,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,這就成了真正的小人了。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他缺乏“立志”。小人與君子的區(qū)別在于有沒有“志向”。所謂“君子立恒志,小人恒立志”,這個志向最主要是改造自己??鬃娱_創(chuàng)平民教育,目的也是為了培養(yǎng)人才減少小人,引導他們立志求學問道,從而使生命出現(xiàn)轉(zhuǎn)機。《論語》里有很多君子和小人的對比,譬如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”,“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于利”,“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”。在今日社會,“小人”絕不限于一般的小市民,因為達官顯貴在面對更高的威權(quán)時,也表現(xiàn)出“近之則不遜,遠之則怨”的態(tài)度。親近了,就恃寵而驕,言行無禮;疏遠了,又自覺被棄,卻稱贊自己自命清高。我自己也不例外,我在大學里教書,校長如果對我特別好,我自然就覺得好像高人一等,很得意;校長如果不理我,我就難免心生抱怨。因此,“近之則不遜,遠之則怨”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(xiàn)象,是人情之常的表現(xiàn),很少有人可以過這一關(guān),孔子只是一語道破相關(guān)現(xiàn)象的癥結(jié)而已。

?

  了解這些,大概不會再責怪孔子歧視女性了??鬃尤龤q父親過世,是母親把他帶大的,他有同父異母的姐姐九人,你說他歧視誰呢?孔子看重的是每一個人都有內(nèi)在的價值。不論男女,只要受過教育,能夠開發(fā)潛能,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,不斷上進,就值得肯定;如果不肯上進,就難免被孔子認為是“難養(yǎng)”了。

?

  儒家思想其實更注重在實際情況下配合自己的身份遵守相關(guān)的禮儀和法律,并不是真的歧視女性。孟子的父親先過世叫“前喪”,母親后過世叫“后喪”。孟子為母親辦喪事的豪華隆重程度遠遠超過為父親辦的喪事。為什么?因為孟子年輕時是一個士,他父親過世時,他只能以士之禮來為他父親辦喪事;后來當?shù)酱蠓?,母親過世了,他當然就以大夫之禮為母親辦喪事了,而且他后來也比較有錢了,給母親買了最好的棺木。事實上,這完全無關(guān)乎父親還是母親,而是關(guān)乎做兒子的身份、角色和能力。說實在的,我們有時候?qū)δ赣H的感情還要更深一些。所以,千萬不要再誤會孔子歧視女性,如果有人歧視女性,跟孔子絕對無關(guān)。

?

搜索